→以往各期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65期       2008年第3期                        2008年5月编印

          

本期要目:

 

110岁北大的10年新生之路

★提升理念重内涵  突出特色谋发展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办学实践

★新疆农大科研“移师”田间地头

★品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天津职业大学:

以“立体化”方式推进示范校建设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携手行业龙头实现岗位育人

 

 

文本框: 报 刊 信 息

都市型现代农业

品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任荣   刘树 

   


在经济日益市场化、全球化的今天,一种商品特别是有同质性的大宗商品能否被消费者认可并购买,不仅取决于产品的质量、特色、包装、产地,更多地决定于产品的品牌。商品通过品牌面对消费者、征服消费者。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农产品步入品牌时代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指出,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已成为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难怪日本前首相在美国访问时曾自豪的将丰田和松下称之为他的左膀右臂。2005年,国家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理念,“品牌中国”运动席卷华夏大地。这是中国企业完成从财富时代到品牌时代的最大契机。

经济界有一个著名的“果树理论”: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同类产品多达成百上千种,消费者不可能去一一了解,只有凭借经验选择品牌,因为消费者相信,如果在一棵果树上摘下的一颗果子是甜的,那么这棵树上的另一颗果子也是甜的,这就是品牌的“果树理论”。品牌是全球消费者都可以听懂的语言。发达国家农业创品牌有近百年历史,出现了诸如雀巢饮品、立顿茶、先锋玉米种子等品牌产品以及荷兰郁金香、澳洲羊毛、巴西咖啡等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就是一个证明。

今天我们的经济生活正在从以产品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阶段,发展到了以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经济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短缺时代的消费者被动的无品牌偏好消费行为正在向理性的品牌消费转变。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追求品牌农产品消费也已成为一种趋势。2007年春节后,北京市农委对10个农产品销售企业的节日产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同样是鸡蛋、杂粮、蔬菜,厂家之间在价格、销量上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品牌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要求,2006年农业部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这标志着我国的农产品也步入品牌时代。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至关重要

在人们消费观念不断地提升的今天,高质、绿色、环保的农产品正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农产品的优势已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农产品必须摈弃长期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进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构建品牌营销体系。在北京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已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农产品的品牌化、名牌化,一方面可以带动北京郊区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的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的形成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带动整个郊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塑造知名品牌,培育知名农业企业,应该成为区县各级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着力点,这也是政府提升区域形象、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要创建强势品牌,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作用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北京对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高度重视,2005年初,在延庆召开了北京首届农产品品牌战略研讨会暨农产品包装大奖赛。几年来,各区县涌现出了一批在市场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如大兴西瓜、平谷鲜桃、怀柔板栗以及顺鑫农业、锦绣大地、小汤山蔬菜、德清源鸡蛋、天翼草莓等等。这些强势企业和品牌的成长,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如:顺义区较早注意到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树立“优势铸就品牌,品牌汇聚财富”的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政策、资金、宣传等多种手段,积极培育、整合主导产业、产品品牌,如今在市场上燕京、顺鑫、鹏程、汇源、牵手果蔬汁、宝岛、北郎中等等已经成为深受消费者亲睐的品牌。品牌经济已成为顺义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显著增强了顺义区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优势。顺义正在通过以“树立品牌文化”为起点,走上“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区域”的良性品牌发展之路。此外,大兴区、通州区政府紧紧以市场为导向,也都先后开展了区域农业品牌的打造。他们对本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产品与文化历史进行整合、提升,以绿色、安全、休闲的品牌形象影响并亲近消费者,赢得了广大消费者对产地农业的信任与美誉,进而促进了本地区产业的强势发展。

打造农产品品牌需具备的条件

从某种角度看,品牌已经成为一种资源,经过经营品牌而获得最大化收益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理念。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品牌。那么,要完成打造农产品品牌的目标,就要了解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条件。

1、产品要有特色。特色也就是差异化,如今农业品牌营销与工业品一样,不能只考虑生产,不考虑营销和品牌,要将产品优势和消费者需求对接,最重要的是先考虑不同的消费者,先考虑消费者的心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产品,产品一定要有差异化。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不只是“东西好”的代表,更是代表了企业的诚信、责任、使命和购买产品后的保障。品牌个性、品牌特色更是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依据,面对琳琅满目的货架,只有成为惟一性的品牌,消费者才能看得见你,只要你的品牌有特色,消费者才会认可才会消费。如:大兴区对北方普遍种植的甘薯进行品种更新,培育出了彩色甘薯,使市场上渐受冷落的产品又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延庆县德清源公司对鸡蛋进行分选,将双簧蛋挑选出来推向市场,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高额收益。对于生产者来说真正能够让市场接受,一是产品本身要有差异,另一个就是要将消费者的需求细分。如:2007年开始在北京、上海两地销售的日本“越光”大米零售价每公斤卖到了99元,市场非常火爆。厂商的目标主攻富裕消费层,试图在中国大城市的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日本天价大米的“高贵门第”。

2、产品具有独特创意。用一种创意把硬资源和软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自己的知识产权,形成一种经营模式或产品样式,这也是品牌的一种支点。如: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就是经过创意开发的一种农业品牌模式,他们用创意做支点,融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农村生活、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使自己的品牌在首都的消费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再如:平谷区大华山镇泉水峪村培育出生肖桃、奥运福娃桃、美人桃、寿星桃四个系列的个性化大桃,这些造型各异的艺术桃不仅好看,价格也要比一般桃高出23倍,寿星桃的价格更可达到十几倍。这一创意使该村的果品赢得了高端市场,在国际农产品展销会上他们还展出了艺术桃。

3、拥有丰富文化内涵。品牌之所以越来越重要,是因为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一种产品,除了消费它的物质价值之外,还可以消费它的文化价值。而产品的文化价值主要存放在品牌之中,利用文化造就和提升品牌价值,就成为品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农业在向多功能扩展和延伸的同时也扩大了农业品牌的内涵。随着人们对农业体系功能的深入认识,农业多功能的内涵,包括环境、文化、传统价值等越来越多地在农产品品牌中体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农产品品牌中领略、体味文化,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如:大兴区的古桑森林公园设计有40米长的科普长廊,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桑树的医用价值、桑椹节情况、安定镇桑产业发展;大兴区还建有西瓜、葡萄、农具等6个以农具、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这使人们在休闲旅游、观光采摘的同时,又可深刻领略、体验我国古老的农业文化。再如:法国人一向把具有历史传统的农产品看成是法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把对地理标志与原产地标记农产品的认证,看作为国家推广民族精品、弘扬传统文化、推行浪漫生活方式、塑造法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由农业品牌支撑构建的区域品牌的内涵是最为丰富、最为深厚的,扩展和延伸的价值空间也是甚为深远广阔的。

4、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要。都市型现代农业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利用科技、人才、资源、资金的优势,开发新产品创造市场新需求,引领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乡居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发展。城乡居民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有了显著增加,消费者所需要的是产品的多种质量和性能,对农业产品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吃饱这个层次的需要,而是逐渐向精神文化层次提出新的要求。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无论在吃穿用等有形产品,还是在休闲、娱乐等无形产品上都有追求品牌的现象。人们收入水平与文化修养越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就更强烈,所以,消费者对农业产品名牌需求潜力是巨大的。

5、借助优势产业。借助于优势产业可以造就品牌。平谷区地处北京远郊,传统农业种植是区域经济支柱。截至到目前,平谷区共注册农副产品商标100余件,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农副产品登上大雅之堂,成为高级宾馆、大城市超市的抢手货。农副产品商标成为开启农民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大兴的西瓜、葡萄,平谷的大桃、门头沟的樱桃等,都是居于本区域的主导产业地位。

6、掌握核心技术。因为有了核心技术,品牌就响了。以大兴区的礼品玻璃西瓜为例,用大约一公斤左右西瓜,灌入特制的保鲜液,使西瓜处于“休眠”状态,最后密封并经过艺术处理成为艺术品,可以观赏保存十年左右。这说明掌握新的核心技术也可以改变普通农产品的形状与功能,提高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惟一性的品牌农产品。

农产品品牌化中的政府角色

品牌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标志,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与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品牌因产业而彰显魅力,产业因品牌而快速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当正视品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政府对创建农产品品牌的支持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和健全农产品品牌保护制度。品牌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因此,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经济资源,必须积极制定并应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商标法》、《专利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维护品牌所有者的权益。

二是制定农产品品牌培育政策。政府各部门协调配合,通过设立专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组织,制定品牌培育政策,如制定品牌创新支持政策、品牌做强支持政策、品牌发展产业政策等,为创品牌的企业提供财政、资金、税收等优惠以及出口补贴、信息交流、管理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有效地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农业品牌的体系中,区域农业品牌、农业产业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的每一个层面,政府都需要进行引导与扶持。政府应着力打造区域农业品牌,行业协会应着力打造产业品牌、农业企业应着力打造企业和产品品牌。

三是制定农产品品牌宣传政策。通过制定有关标准,评价和宣传知名品牌。

四是建立农产品品牌推广制度。政府通过展会、比赛、国际交流、文化节等形式帮助企业推广品牌。如:法国是世界第三农产品出口大国,法国酒及法国食品一直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声誉。法国农产品之所以在全球有这么大的名声,与法国农业部和法国食品协会(SOPEXA)大力推进法国国家品牌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提升本国农产品的形象,法国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机构举行了多种活动,在许多国家推广法国的生活方式,举办法国美食展,邀请众多国家的选手参加品酒大赛,向世界推广法国葡萄酒的知识,进而推广法国名酒。北京每年都组织参加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都应成为宣传推介北京农业品牌的重要机会。

所以说,政府重视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将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机构,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以上思考的农产品品牌化问题,侧重指产品层面,其实,一个农业产业、一个地区都需要通过产业品牌、区域品牌的打造来实现产业和区域农业的发展,而这更是各级政府和产业主管部门及相关协会(合作社)应该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投资北京》2008年5期)


 

京郊动态

京郊巧做“花”文章

 李焱   李凤万   姚佳

   


天气逐渐转暖,京郊已成花海。平谷的桃花绵延百里,画意天成;昌平的百合高贵典雅,沁人心脾;而延庆农民培育的串红、万寿菊、三色锦将在7月份运到北京,派上装点奥运盛会的用场。

精明的平谷人已把桃花营销了十载,把桃花节办成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地方节庆之一”,现在,平谷人已开始借助这一平台着力营销城市;昌平区正在大力推广的百合花卉产业,不仅富裕了农民,而且实现了沙荒地的治理和利用,可谓一举两得;而延庆两大花卉种植基地的花草则因为品质和特色备受客户青睐,得以在奥运商机中分得一杯羹。

平谷亮出“桃花营销”新名片

“北京平谷第十届国际桃花节将于417日至53日在平谷22万亩桃花海隆重举行, 40万平谷人民热诚欢迎社会各界的新老朋友来京东绿谷踏春赏花,畅游世界最大桃园——平谷桃花海!体验‘世界最大爱情主题公园’的浪漫休闲之旅!” 中共平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江涛在第十届国际桃花节新闻发布会上,向外界发出了盛情邀请。

20086月,京平高速即将贯通,平谷作为连接京津两大城市的重要节点,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地带,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后发优势将被激活。这给平谷区分享国际资本、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旅游、现代物流、制造业、房地产开发等产业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目前,以京平高速贯通为契机,平谷区已开始启动营销平谷的整体战略,集中宣传区域优势,努力输出平谷亮点,促进区域招商引资,塑造平谷“首都新城”的新形象,推动平谷成为环渤海乃至全国新的经济热点。

用宣传部长江涛的话来说,“营销平谷,我们的主导方向是着重推出平谷的几张新名片”:

活力四射的首都新城。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10个新城之一,平谷是京东重要的生态涵养发展区,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专家指出,依据平谷区“京东发展门户、山水宜居新城、清洁制造中心、精细果蔬基地、生态休闲绿谷”的区域定位,平谷新城特别适合发展商业地产、商务会展、度假旅游等污染小、环境友好型的都市产业,一座活力四射的首都新城正在京东崛起。

首都现代制造业新基地。平谷拥有两个工业开发区——兴谷经济开发区和马坊工业开发区,西部工业带、马坊保税物流园区、中关村·平谷电控基地三点一线。目前,平谷区已形成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完整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链,产业布局完备合理。再加上平谷拥有京东唯一的海关口岸、保税仓库和连接大秦铁路的地方铁路,且均处在京平高速公路马坊出口,因此具有发展现代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可比拟的空间优势和聚集效应。

首都经济新区、环渤海重要节点。平谷距离北京城区70公里,京平高速通车后,正常行车时间仅需40分钟,平谷区正在成为北京城区重要的办公、生活、休闲等功能的外延扩展组成部分,不断拉近广大市民对平谷的“心理距离”。平谷区将围绕京平高速做足文章,把“平谷”、“京平高速”、“环渤海经济节点”、“京津冀重要走廊”、“连接最大空港海港黄金通道”等新概念推向全国,吸引人才、信息、资金流入,全面促进招商引资。

世界最大桃园、生态休闲绿谷。在北京市气候中心发布的《2007年度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报告》中,平谷区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全市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生态第一区。平谷是大桃之乡,素有京东绿谷的美誉。全区22万亩大桃堪称世界最大桃园、首都最大的果区,已成为京东重要的生态调节因素,优良的生态环境,正在吸引大量都市人前来休闲旅游。

以“平谷十六景”为主体的“京津生态大公园”。江涛介绍说,“平谷十六景”既包括以金海湖、大溶洞、大峡谷为主的老景区,还包括青龙山、神桃峰、文峰塔等新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新景区,是对平谷区内丰富旅游资源的一次大整合。“平谷十六景”的提出,使平谷的旅游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旅游产业结构协调互补,旅游产品开发更加适合市场需求,为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月的平谷,百里桃花争奇斗艳,云蒸霞蔚,青山秀水与绚丽的桃花美景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春日里一道明媚的风景线。平谷桃花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地方节庆之一,是京津两地重要的春季旅游文化品牌。

赏桃花,迎奥运,参加桃花盛典,平谷人民为今年的桃花节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大餐。北京平谷第十届国际桃花节的主题是“桃花笑迎五洲客、携手共庆奥运年”,进一步突出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理念,桃花盛会也为北京奥运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以花为媒,营销平谷。随着国家经济重心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京郊平谷正面临着绝佳的发展机遇,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平谷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基础设施优势日益强化,通过营销平谷、大力推介“环渤海经济节点,新平谷首都新城”的新名片,平谷的经济形象、旅游形象、城市形象和文化形象将得到全面提升。

昌平百合紧俏上市

昌平区南口镇西李庄村的百合花科技示范基地里,日光温室中栽培的东方百合、复合杂交等高端品种系列的百合花长势喜人。当地百合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忙着对百合进行切花、捆扎。而在相隔不远的阳坊镇,百合花科技示范基地里也是同样忙碌的景象。

“现在百合花的销售形势非常好,今年估计会带动更多的农户从事百合种植。” 阳坊镇工作人员小崔兴奋地告诉记者。

目前,市场上一枝优质百合花的售价可达15元左右,从事百合种植不仅给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更有效地推动着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而无法想象的是,今日昌平区修建的百合日光温室大棚,之前却是一片沙荒地。

自去年以来,昌平区瞄准奥运和城市高端市场,提出发展以百合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并确定了以“—花三果”为主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培育,昌平区各百合示范基地的百合花现已上市,供不应求,除满足北京市场外,还远销上海、郑州等地。

现在,昌平区南口、流村、阳坊、马池口等西部四镇的16个村已经建设百合日光温室182栋,一个以百合为主题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昌平区政府通过科技企业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百合生产;利用农村科技港的服务平台,实现产销信息资源共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将产品市场细分,提高销售价格;区林业局还千方百计地为各百合栽培基地提供科技支持。

记者了解到,昌平区计划三年内建成百合日光温室1000栋,同时完成3000亩沙荒地的治理和利用。一批以村民为主体的百合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也将为当地农民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昔日沙荒地,今日开“金花”。不久的将来,昌平区还将建立京北百合种球、花卉交易中心,形成专业化的百合交易市场,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百合产业的发展水平。

延庆接下1230万盆奥运花卉订单

“你看这个距离够吗,不会挤到花吧?”“初期这个距离可以了,等稍长大了,咱们再挪。”早晨5点,当大多数人正在酣睡的时候,延庆县大榆树镇岳家营村花农温静华夫妇就来到了花棚,搅拌花土、测量盆间距。

日前,延庆县两大花卉基地——大榆树镇岳家营花卉基地和四海镇花卉基地分别接到了430万盆和800万盆的奥运草盆花订单。目前,花农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搭花棚、备花土,为奥运花卉如期上市做前期准备工作。

在温静华的花棚里,2万盆备好土的花盆已经整整齐齐摆放成行。“等过两天花苗运回来,一插就行了,保证7月份这些串红、万寿菊、三色锦都能运过去。”温静华介绍道。而在四海镇,种花大户马春贵也正在召集人手做同样的工作。“全镇800万盆奥运订单,我一家就有500万盆,任务很重,现在我正在做准备工作,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马春贵说。

作为岳家营村的老客户,市园林绿化局准备在奥运期间用延庆草盆花装点北京城区街道。给四海镇下订单的海淀区将把延庆草盆花摆放到区内的奥运场馆周边。延庆花农们深知奥运会的分量,对花卉的侍弄比以往更加精心。温静华夫妇俩在备花土的那几天,每天早晨5点就来到花棚,精心地配比草炭和植物残体等成份,力争用最肥沃的花土,为奥运培育出最美的草盆花。马春贵召集人手时也反复思量、仔细筛选,用的都是有多年育花经验的老花农,并表示“少赚点没什么,一定多花点时间保证奥运花卉质量。” 

延庆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这里产出的花卉花色鲜艳、纯正,花期较其他地区同类品种长2个星期左右,因此得到了北京城区很多用花单位的青睐。岳家营村支部书记吴英介绍说:“市园林绿化局把装点奥运会期间街道的订单交给我们,是因为对延庆花卉品质的信任。”四海镇副镇长夏瑞刚也表示,拥有众多奥运场馆的海淀区,将装点奥运场馆的花卉订单交给四海镇,也是因为对延庆花卉品质的信任。

(《投资北京》2008年5期)

 


关注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闪光

罗旭  蔺玉红

 


58日,众多奋战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在中青网上,看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于55日写给大学生村官们的回信。

此前,李伟、戈新化、王红兵代表参加团中央“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的170名大学生村官,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专门给李源潮写信,汇报自己与农民交往的真实感受和服务农村的收获,表达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坚定决心。

“收到有关部门转来的李源潮部长的回信时,觉得挺激动也挺意外。能够感觉到我们的工作被理解、被支持,心里觉得既振奋又温暖。”李伟、戈新化和王红兵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示,“李源潮部长的回信增强了我们进一步把村官工作做好的决心和信心。”

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农村去

2003年,王红兵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而读研前他还当过律师。二者中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他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但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干决心的他,却选择来到河南漯河农村,并深入到当地有名的乱村、穷村毛寨村任职。

从河北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后,郭华彬自己投资了几个小项目,有着不菲的收入。2003年,郭华彬以优异成绩入选柏乡县大学生村官后,被派到县里的“老大难”内三村任职。而此时的内三村村务管理几近瘫痪,调整班子迫在眉睫,这一年他才24岁。

人生到底干什么最有价值?从事什么工作最能体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理想?这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进行的思考。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思考,80后青年师飞2007年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参加了大学生村官的招考;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柳波毕业后,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告别了心爱的妻子,来到焦裕禄工作过的河南兰考县城关乡老韩陵村,立志改变这里的面貌。

“大学生到村任职,最大的是观念的冲击,是对固有就业观和人生观的挑战。”“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组委会相关负责人陈舒平说,“在城市就业紧张的情况下,到农村发展,利国利民。一方面农村广阔天地,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党的十七大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到农村基层工作,是具有时代视野的就业选择。”

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学校。经过几年的苦干,王红兵所在的毛寨村党支部先后被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他本人也荣获了“漯河市优秀共产党员”、“源汇区十大优秀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还被推选为源汇区第12届党代会代表;在郭华彬的努力下,内三村彻底变了模样,村风顺了,民风淳了,百姓富了。20065月,他全票当选为内三村党支部书记;短短半年来,师飞的工作能力不仅被杨楼村所认可,还打动了临近村石楼村的干部群众,2008115日,他被石楼村聘为村主任助理,成为身兼两个村职务的大学生村官;乡里来老韩陵村考核干部,广播里通知去30个村民,结果一下子去了100多名,群众担心上级把柳波调走,纷纷恳求乡领导把柳波留下来,“柳支书可不能走啊,他一走咱村里可没有主心骨了啊。”

回首往事,他们都说:“在人生关键的时候,我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理想植根于农村广阔的土壤,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当初作出的选择是对的。”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的戈新化是一位农家子弟,他对乡亲们常说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有自己的一番解读:凤凰飞出了那么多,为什么鸡窝还是鸡窝,而没变成凤凰窝呢?他认为,关键是农村缺乏人才。投入新农村建设,做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对此,中共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深有同感,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青年人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任职,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新鲜血液,他们带来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和新资源,成为联系农村基层和外部世界的桥梁。而且农村本身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发展潜力,再加上国家政策逐步向农村倾斜,又为大学生发挥特长、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无限的舞台。”

河南省淇县西岗乡坡袁庄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淇县兴和畜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介同彬,是一个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今年只有33岁的大学生村官,他用了5年时间,先后带领两个村庄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创造利润达2000万元。

20069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坝房子村与一个私营企业就村里的一块土地闹矛盾,村里土地收不回,村民们急得不行。在村里任职的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周倍良毛遂自荐当上了村里的诉讼代理人,运用法律武器为村里打赢了官司。40多亩土地回到了村里,重新承包后地租涨了30多倍,村里收益50多万元。

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内江市威远县铺子湾镇双岭村党支部副书记文国云,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大胆创新,发起创建困难村民扶志帮扶项目——“同心帮扶基金”。

李明川所在的贵州省遵义市龙坑镇谢家坝村地处偏远,信息较为闭塞。为此,李明川开设了电脑应用技术培训班,并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开设了农民网吧,让农民能在网上自行查找农业技术资料。

“农村广阔的天地,充满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戈新化对记者说,“虽然到了农村才知道,实际跟想象的差距很大,但这也正是农村需要我们的原因所在。既然想做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就要能吃得苦、受得累、解决得了问题,拿得出工作实绩。”

从刚来的“外乡人”

变成农民的“贴心人”

江苏省各级组织为了照顾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安排大学生村官在乡镇食宿。但为了方便工作,戈新化毅然搬到杨楼村里一间闲置的简陋小屋中住下来。他还经常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们促膝谈心、拉家长。很快,戈新化在乡亲们眼里由原来生疏的“外乡人”变成了熟悉的“自家人”,现在则成了农民的“贴心人”。

“这些大学生村官最可贵的是和农民融合到一起,真正把自己当作农民的一份子,工作起来没架子,情感交流没距离。”陈舒平说,“就是在这样的融合中,大学生和最基层的百姓建立起了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永生难忘。”

是的,怎么能忘记呢?在抗冻救灾工作中,贵州省铜仁市茶店镇开天村科技副主任、团支部书记张阳一直奋战在冰雪第一线。那天,张阳看到一个妇女背着小孩子在风雪中独行。他解下自己的围巾裹住孩子的双脚,并解下脚上的布条、草绳给这位妇女绑上。孩子的哭声停住了,妇女感激地说:“没想到这么大雪还能遇上党的干部。”

柳波任职的老韩陵行政村所辖的自然村新庄一直没有通水泥路,一下雨道路就泥泞得让人出不了家门。柳波在争取到修路项目资金后,又背着行李住到了新庄,带领干部群众清路障、备土方、修路面,经过两个月的劳动,一条900多米长的柏油路把新庄和外面的世界连在了一起。

防禽流感期间,上海市金山区吕巷村村主任助理陈红陪着兽医,两人每天钻完低矮的鸡棚,就钻潮湿的鸭棚,晚上回家不是头上顶着鸡毛,就是鞋底沾着鸭粪。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年轻人只有和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有所作为。”早在2003年国家第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就说服独生儿子到云南边远乡村去锻炼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这样对记者说。

摘编自2008年5月9日《光明日报》


 

教育

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对一流大学的追求

——110岁北大的10年新生之路

原春琳   谢洋 

   


今天,北京大学隆重庆祝两个生日:一个是110周年的自然生日,另一个则是10岁的“新”生日——199854日,北大百岁校庆之际,国家启动旨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985工程”。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说,这10年是北大5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之一,其他4个分别是蔡元培先生掌校时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西南联大时期及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

今天,北大师生与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和校友们一起,回顾这10年走过的道路,思考在中国如何建设一流大学。10年间,北大无论是在“985工程”一期规划还是二期规划中,核心始终不变: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

“我不担心香港高校抢生源,

但没有一流老师我很着急”

近几年,香港高校纷纷进入内地招生,搅动了国内高校维系多年的生态格局。

2006年,原本报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北京高考文、理状元何旋和杨蕙心,最终投向了香港科大的怀抱。当年,8所香港高校在内地计划招生约1300人,而全国报名人数突破了3万。

面对冲击,许智宏校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平静地表示,中国每年有1000多万高中毕业生,北大每年招3000人,这样庞大的学生群体中终究可以选择出足够优秀的人才。“我不担心香港高校抢生源,但没有一流老师我很着急。”他说。

实际上,许智宏对此的担心从1999年任北大校长之初就开始了。

这年的11月,校长许智宏到北大报到,他惊讶地发现:尽管自己毕业34年了,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与60年代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更让这位校长担忧的是:尽管北大多年来一直稳坐国内一流名校交椅,但在当时,校内人才队伍建设并不容乐观:近亲繁殖现象严重、青年教师基本功不够扎实、科研活力不够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北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流人才出国,二流人才进企业,三流人才进高校。”北京大学人事部部长周岳明还记得:1996年,北大人事部给了电子系8个指标招老师,结果广告打出去好几个月,报名时只来了6个,最后留下4个。

“大学乃大师之学,无大师则无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运行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师资、一流的人才。”在许智宏校长看来,要把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关键在于人,在于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难以吸引和留住一流的教师。就是在1999年,国家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就是“985工程”,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包括给北大清华连续3年共投资18亿元,支持北大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有了钱,北大人感到了从没有过的“好日子”,各院系科研和建设经费大幅增加。在许智宏就任校长之前的两个月,19999月,北大启动“岗位聘用制”,教师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拉开了17倍,最高岗位津贴一年有5万元。“经济杠杆”一启动,第二个月,应聘者就蜂拥而至。199910月,电子系来了16个应聘者。到 200010月,达到32个。

竞争更激烈的是化学院,连着几年,院里只有58个进人指标,结果报名的高达100多人,因而门槛一年比一年高,材料一个比一个厚。“海归派”、“两栖人”回流高校的现象与日俱增,2000年以来,学校聘任了854名博士任教,其中留学回国的占39.9%

教师待遇问题解决了,另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流动问题,就是通常所说的人事制度问题,摆在了校领导的面前。

不改革,北大就会失去机会

1999~2001年,北大赶上一个退休高峰:许多“文革”前毕业的老教师陆续退休,腾出了一大批高级职称岗位,为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的人事机制提供了机会。

改还是不改?难题摆在北大校领导面前。

“如果不改革,北京大学在5年内不会有大问题。凭借原有的基础,我相信北大的许多学科在国内依然会是一流的。问题是5年后会怎样?10年后又会怎样?”在许智宏看来,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催促下,“北大等不及了!我们必须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一个良好的人事机制,使教师队伍活起来,走上一个比较新的轨道。”

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也发表了同样的意见:“改革是要付出成本的,我坚信,改革的收益会大于成本,我们有勇气支付必要的成本。”

2003年夏,一场波及全国的大学堂震荡拉开了帷幕。

这年5月中旬,北大很多老师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都会看见一封标题为《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来信。来信要求老师们赶紧提意见,由系里将意见汇总给学校。

这份让老师们感到来得有些突然的改革方案,其实此前已经过学校管理层内部5个月的研究讨论,先后九易其稿,提出了一揽子新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措施。改革方案推出后,迅速在校园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方案所涉及的六大项内容,几乎每一项都受到了激烈的批评,也都得到了强有力的辩护。

富有改革精神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得知北大改革的消息后,颇为振奋。“北大真勇敢!”他说,“大学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是必经之路。如果不改革,中国高校没有希望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20044月,酝酿近一年的北大人事改革终于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北大拿出95个教授岗位面向海内外招聘,这是首次成批对外公开招聘教授。

来自北大官方的统计显示,2004年以来,北大公开招聘的55名教授中,包括3名院士、18名长江学者和23名文科教授,都是各领域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师资人事制度改革使新聘教授的学术水平逐年提高。2004~2007年,新聘教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从81.4%上升到94.2%,平均教学任务从98.6学时上升为114.9学时,平均发表论文数从16.4篇上升到20.7篇,科研论文水平逐年提高。

北大最为高兴的是,目前,北大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已基本完成,中青年教师成为本科教学的主力。北大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年中,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其中对教师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建设一流大学

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建设一流大学决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任何形式主义的做法,都只能给大学带来伤害,甚至动摇大学精神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力量,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许智宏校长说。

在人事制度改革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之后,北大沉默了很长时间。“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有压力。”许智宏坦然承认,但他也很坚持,“北大建校110年来,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流大学的理想从未动摇过,一流大学的努力从未停止过。”

沉默背后,是各种各样的人才工程的出台与实施:“学术带头人”的启动和配套计划、着眼于引进青年学者的“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际学者的“海外学者讲学计划”。此外,学校还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对他们进行脱产培训,同时在一些院系实施了副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的制度,拓展了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空间,也使他们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同时,北大的本科教育改革吸引了教师的热情参与。他们积极参与“元培计划”、通选课设置、模块化课程等改革方案的研究和讨论,着力使课程的讲授能适应不同背景学生的需要。一些学院的教师经过充分研究,建议学校设立模块化基础课程体系。目前,该课程体系已成为学校多样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教师的努力下,北大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才得以开拓和创新,不断前进。

到明年,许智宏校长就要结束两届任期,把北大建成一流大学的目标交给下一任校长去继续完成了。这9年,基本贯穿了“985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9年不可能建成一所一流大学,但许智宏希望这9年能为后来人搭建一个一流大学的基本框架:形成老中青教师队伍结构,为下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个学校的软环境,学术、文化氛围,大学的精神能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实际上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和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许智宏表示,一个大师的成长要在一个很肥沃的土地上,创建一流大学也不是今天提出,明天就能达到的。我们不能太急功近利、太短视了。

2008年5月5日《中国青年报》

 

新专业 着眼培养社会紧缺人才

万玉凤   彭彬 

   


为了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高校新专业层出不穷。据介绍,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08年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711个本科专业中,又有3个专业在国内首次亮相,它们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开设的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中国美术学院开办的公共艺术专业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办的涉外警务专业。

记者从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了解到,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突出了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先进加工制造技术的交叉与紧密结合,着力培养适应微电子加工技术发展要求、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信息与通讯工程、微电子与光电子工程、先进加工制造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设计制造、企业管理与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创设了公共艺术专业,将培养城市公共视觉策划、创作和设计等方面的毕业生。但据了解,由于在专业获批结果公布前,今年的艺术招生考试已经开始进行,所以,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2009年才能开始正式招生。

此外,在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中,记者发现,今年新增数目较多的专业中,近年来人才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占了很大的比例。

物流专业

朝阳产业人才紧缺

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而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今年,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都新增了物流工程专业,西南交通大学、苏州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增设了物流管理专业。

据上海海洋大学招生办介绍,物流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较宽广领域的现代工程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国家产业政策机构、科研机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相关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应用开发、企业物流系统集成与管理及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物流技术人才。

从今年起,重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也将招收第一批学生。记者从该校招生办了解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可在物流业及各类工商企业从事物资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

软件工程

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我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国内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每年高达80万人,而高校计算机毕业生中的软件工程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极度短缺。尽快培养起适合信息产业需要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给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中国各高校纷纷增设软件专业。今年,在新设置的高校专业名单中,软件工程成为诸多高校的新增专业。

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招生办介绍,软件工程是计算机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分支之一,国家非常重视软件行业的发展,对软件人才的培养给予了非常优惠的政策。该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软件开发和管理技术,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基础、宽阔的知识面,能够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中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其毕业生除考取国内外名牌大学研究生外,主要毕业去向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他独资、合资企业。

数字媒体

培养新兴复合型人才

数字媒体产业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具有经济受益丰厚和能源损耗低等特点。我国数字媒体产业目前相关的技术研发、数字娱乐内容的生产虽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发展速度迅猛。可是,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失却成为了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

有预测表明,在未来35年内,数字媒体产业将成为全国IT和娱乐业的支柱产业之一,预计同期人才缺口将达60万之多。记者了解到,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成为今年高校新增较多的专业之一。

据介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面向当今信息化时代,培养计算机图形图像、动画影视、虚拟现实和网络多媒体的研究和应用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媒体信息的获取、表达、处理、存储、转换、传播等有关技术和表现的最新应用需求。当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也应充分发挥各校的特色,结合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浙江师范大学的老师告诉记者,该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将偏向动漫、网络游戏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各种数字设计、媒体制作和传播等有关的工作,可服务于与IT有关的各个领域。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旨在培养兼具技术与艺术素质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这是传统教育人才培养的空白,又是新兴产业崛起的急需。该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

上海音乐学院的舒老师告诉记者,该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在保留传统音乐制作方面优势的基础上,融入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影视制作等新媒体理念,注重视、听相结合。基于本学科方向,该专业将为各级电视台、报纸、杂志、出版社、网络媒体公司、影视公司、游戏公司等行业广泛输送艺术专业人才。

动画专业

新兴产业热度增加

动画专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据调查显示,中国动画、漫画市场具有1000亿元的潜在价值空间。文化部已经明确,我国要力争在未来510年内,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全国各地如北京、上海、杭州、大连、深圳、广州等城市均建立起动漫产业基地。在此背景下,游戏动漫人才水涨船高,成为人才市场上最紧俏的人才之一。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动漫人才时代已经来临。

记者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了解到,该校动画专业注重综合性动画、漫画教育与研究的培养。从影视动画艺术的专业方向,到动画的制作与开发,以及动画、漫画相关的各领域人才培养。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动画、漫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扎实的动画设计、制作、开发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动画、漫画、游戏开发与研究的专业人才。

据介绍,该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影视剧作、影视声音、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设计等。此外,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素描、速写、人物设计、色彩、短片拍摄等。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电影、广播电视系统、电子商务网站以及电脑游戏、网络游戏、手机互动娱乐应用领域等技术领域从事动画设计与制作、网络游戏设计与制作,也可从事相关应用软件的研发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摘编自2008年5月21日《中国教育报》


 

高校科研工作创新

新疆农大科研“移师”田间地头

蒋夫尔 

   


新疆农业大学日前与阿克苏和巴州签订了“干旱绿洲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两个科研协作协议。根据协议,阿克苏将无偿提供500亩土地给新疆农业大学,用于建立科研基地。而新疆农大则要在科技服务与示范上为阿克苏和巴州的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这两个项目共计投入科研经费1.29亿元,是新疆农大科研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个项目。”新疆农业大学校长雒秋江将这个突破归功于学校科研坚持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将科研“移师”田间地头所获得的最好回报。

据介绍,随着新疆农业生产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新疆农大主动为农民和果农提供示范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新疆农大的科研成果能为当地农民所用,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林果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支持高校科研工作,是学校和地方实现双赢的好事。”阿克苏地区行署副专员李更生告诉记者。

近年来,新疆农业大学通过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实施“科研+服务”模式,将科研“移师”田间地头,在全疆各地建立近200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成为了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学校通过设在田间地头的科研基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持和服务,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寻求支持,闯出了一条科研新路。2006年到2007年,新疆农业大学获国家各部委、自治区等批准科研立项76项,年度到位经费达2260万元,超出计划目标的50.7%,加上其他科研经费,该校去年的科研经费达到3000余万元。而在8年前,学校一年的科研经费只有400余万元。

据悉,2007年度,新疆农大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获得支持经费达224万元。这些项目中,包括“瘤胃原虫数量对反刍动物消化代谢影响的研究”、“新疆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等,全部与新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实际相关。学校还主持国家科技部项目11项,特别是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两项,这在该校是史无前例的。科研处处长董新光说,这些科研项目的研究都要依托当地农业生产,都要在当地建科研基地,相当于把学校的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在科研过程中,直接为当地生产服务,其研究成果都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真正做到让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已在新疆、湖南、浙江等省区推广应用,年直接经济效益达8000多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

2007年,新疆农业大学的科研成果“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重点工程布局综合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干旱内陆河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去年学校还自主育成甜瓜品种——新蜜39号等农作物新品种4个,这些优良品种为种植户增加了不少收入。据了解,自从新疆农大将科研工作“移师”田间地头,已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近50亿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农业、水利、林果业、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随着科研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学校在自治区农业科研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快速提升,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争取课题、提高教师从事科研与科技服务能力、有利于留住人才的政策和管理办法。“今后新疆农业大学将进一步扭转闭门搞科研、只重职称和论文而忽视研究成果转化的片面倾向,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了解市场需要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研究,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雒秋江说,学校将集中精力创建具有新疆特色的学科及研究群体,提高科技论文数量质量和科技成果的对外影响力,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对解决难点、热点问题有组织力、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支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

2008年5月8日《中国教育报》


 

大学生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从走进象牙塔第一天开始

曾维康  徐丛丛 

   


只有11.7%的人十分了解自己将来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只有10.3%的人十分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日前面向沪上7所高校2000多名大学生所作的调研结果令人担忧。许多高校就业工作中心的老师更是感慨:“很多学生在临近找工作的时候才想到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才想到找老师、找家长、找同学商议就业大事。”

大量事实证明,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职业道路的发展。因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职业规划指导师周春燕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职业规划不妨从走进象牙塔第一天开始。

这里,笔者遴选了五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故事,并请周春燕老师逐一点评,希望能对在校大学生有所裨益。

职业道路早规划

目标坚定不放弃

聂敏是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大三的学生。在今年寒假宝洁公司在武汉地区选拔实习生的活动中,她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在3000人中胜出的6个“幸运儿”之一。

聂敏在大一时就打定主意不读研究生,她的目标很明确:毕业时进入外企工作。为此,她的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

大一时,聂敏加入了校广播台英语组,她的英语水平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得了A

大二的时候她参加了学校“21世纪联想杯”英语演讲比赛,凭借扎实的功底最终获得了第一名。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同学中很多人报“七校联合”的双学位班,聂敏没有盲从。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报了一个英语口译班。今年3月,她已经拿到了英语口译证。

“总结过去,计划中的事能一一实现,是因为努力与坚持。如2007年寒假我去印度参加海外实习,那个时候特别忙,一边要准备期末考试和英语口译考试,一边要忙着办理签证,但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我觉得每个人找准努力的方向,并持之以恒就能成功。”聂敏坦陈。

点评:

“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

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聂敏成功地敲开宝洁实习大门的关键。

实施的过程是职业规划的落脚点,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灵活调整、把握机遇,也要坚持目标、不轻信盲从,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

机遇来临有保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龚志定毕业时成为“校园新闻人物”。因为他已和日本西比爱斯公司总部签约,年薪折合人民币相当于16万元。谈及感受,龚志定认为广泛的兴趣在决定性时刻给他带来了意外帮助。大学期间,龚志定对日语着了迷,每逢周末便到日语班上课,还经常到其他院系旁听电子方面的课程。4年大学生活,龚志定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几乎全用在了攻读日语双学位和自学电子、软件专业知识上。

200611月,龚志定从日语班一位同学处获知,日本西比爱斯公司到武汉招聘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便赶到华中科大应聘。龚志定拿到笔试试卷后先是诧异,随后一阵惊喜——考题内容不是机械方面的,而是以电子专业知识为主。龚志定如鱼得水,笔试顺利通过。

11月中旬,龚志定前往长沙面试。由于工科毕业生少有学日语的,公司在面试现场配有日语翻译,龚志定是28名考生中唯一拥有日语学位的考生,面试中他自始至终用日语回答考官提问,最终在面试中胜出。

点评:

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龚志定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平衡专业与兴趣的一种途径:立足专业、坚持兴趣、优势互补。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

面试应考不心慌

23岁的杨蕾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求职时,她只向某大型企业投了简历,并顺利通过了面试。

“首先,简历上丰富的社会工作经历给面试官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我对面试官的有意刁难,表现得很沉稳,应对自如。如果当初没有做过那么多的社会工作,可能早就因为经验不足被淘汰了吧!”杨蕾觉得是三年的校园社会工作经验让她求职成功。

大一军训刚结束,杨蕾就报名参加了学院的分团委宣传部,还通过竞选担任了班级学习委员。刚开始,她做的都是些琐碎小事:作为学习委员,要负责在课堂上记考勤、课后收发作业,等等;宣传部工作更是累人,经常午休时被叫去写通知、贴海报。她一度想过放弃,但在学长、同学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通过锻炼,杨蕾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开始负责组织大型活动。随后,她的工作角色不断改变,由宣传部干事、宣传部长到最后担任校团委秘书长。此外,杨蕾还做过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的志愿者、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以及创办西方文化俱乐部等社会工作。

杨蕾坦言:“做社会工作很辛苦,但它很好地培养了我在问题和困难面前保持沉着和轻松自如的心态。”

点评: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杨蕾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哪怕是写通知、贴海报这类最简单的工作,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

应聘免了试用期

如今毕业生就业,几乎都要经历试用期。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李晶云却是个例外,他享受了免试用期的待遇。去年4月,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能直接参与项目,上手快”为由,决定正式录用他,并免试用期直接签约。李晶云坦陈,要想成功就业,关键在于学好真本领。

200610月,李晶云与武汉大学两名研究生获得进入武汉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实习的机会。由于表现出色,李晶云很快被公司安排到一个项目组,开始真刀真枪的实战。项目组5人常驻浙江嘉兴,为该市某政府部门开发地理信息数据软件。通过近半年的实习,李晶云熟练掌握了项目流程,明白了如何满足客户要求。在实习中李晶云了解到,地理信息工程是典型的IT行业,成功就业的关键在于掌握好此行业所需技能,只要经验积累充分,谋职并不难。因此,在同学们四处奔波参加招聘会并海投简历的时候,李晶云依然踏踏实实地在嘉兴继续实习。

去年3月,结束在吉奥公司的实习后,李晶云只是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国内最大的几家地理信息系统公司取得联系,在表达了求职意向后,他很快收到了北京3家公司的答复,最终被吉威公司聘用。

 点评:

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四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四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李晶云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也难怪他能同时得到多家企业的青睐了。

特殊才能做后盾

求职更有竞争力

孙小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年12月,她凭借大学期间所写的近20万字的新闻评论,敲开了网易新闻部的大门。

刚开始找工作时,孙小红非常彷徨。虽然自己对媒体工作感兴趣,大学期间大部分课余时间也花在这上面,然而自己是理科生,所学专业与媒体行业不对口,到底该何去何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先后参加了几次媒体招聘会,刚开始时并不顺利,因为招聘单位觉得专业不对口。但天道酬勤,网易新闻部门决定录用她。

一入大学,孙小红就成了校报的一员,一干就是四年,并从一名实习记者成长为记者、编辑、评论部主任、执行主编。而且,她和新闻评论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在博客上写评论,在校报上发表评论,并在《华商报》《华西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媒体公开发表了很多作品。正如她所言:“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经历,竟让我获得了很好的机会。”

点评:

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就有可能像孙小红那样,找到为之奋斗的事业。

综观五名学生的成长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及早进行职业规划,保持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是他们成功挑战职场的秘诀。因此,指导在校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就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性格特点有足够的分析认识,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擅长的技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确定自己长期的职业规划目标,使那些对自己未来还比较模糊的学生早作规划,提前定位,从而使他们面对就业时,可以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008年5月15日《中国教育报》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参考

如何让校园BBS既有正气又有人气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周志 向仲敏 

   


19958月清华大学建立大陆高校最早的BBS——水木清华开始,校园BBS迅速在各高校发展并广为流行。BBS以其匿名性、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平等性、内容广泛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师生,同时,由于BBS自由的发言功能,也曾一度引起高校BBS的管理危机。教育部于2005年出台“BBS作为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平台”和“用户实名注册管理”两项措施规范高校BBS管理,有效控制了有害信息失控的被动局面。有些高校为了加强BBS的“安全性”,采取了各种技术管理措施,严格实行24小时监控,对敏感信息防、堵、封,引起部分师生反感,导致人气骤降,出现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遵循网络发展规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高校BBS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育人功能,是当前高校BBS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内容贴近生活服务师生

一个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BBS,首先需要访问速度快、功能齐全、页面美观、内容丰富、富有特色。建设BBS时应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信息服务需求为出发点,贴近师生,服务师生,运用网络新技术,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个性化的服务,培育有特色的高品质BBS文化。为此,要重点打造好四个平台。

BBS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校园信息平台。学校可以通过BBS发布各种新闻和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教学科研、技术创新、党建团建、勤工助学等信息服务;可以通过BBS提供包括就业咨询、就业动态、招聘信息、实习兼职、自主创业等内容的就业服务,提供包括考研信息、考研指导、考研交流等内容的考研服务,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可以通过BBS提供电子产品、教学书籍、生活用品等交易服务;可以通过BBS提供影视、音乐、软件等内容的资源信息下载服务。

BBS建设成为师生重要的网络舆论平台。可以设立板块让广大师生自由发表观点,参与讨论,抒发情感;可以设立校长接待日、院系部处信箱、学生工作信箱等板块,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作出反馈,使BBS成为师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

BBS建设成为学生重要的人际交往平台。可以设立类似“缤纷岁月”、“毕业俪歌”、“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乡音乡情”、“鹊桥交友”等板块,使学生能在BBS上互动交往、传递讯息、自由交流。

BBS建设成为学生重要的休闲娱乐平台。可以设立板块供学生发表摄影、DV作品以及文学作品,设立“游戏专区”板块让学生交流游戏心得,还可以设立健康、旅游、体育、军事、动漫、幽默等板块,给学生激扬个性、展现自我的空间。

BBS的内容建设应深深植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弘扬学校历史传统,培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比如可以建立BBS名家讲坛、网上报告厅、网络会客室、网络资源基地等特色栏目。

BBS的操作功能上,要做到简易化、人性化。比如可以提供简单的发言功能、编辑功能、搜索功能,提供完善的诸如个人短信、个人话题、个人空间等个人管理功能,还可以提供社区银行、积分奖励、红包抽奖、调查问卷等一些特色功能。

学生参与BBS建设与管理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力量,最了解自身的需求,建设和管理校园BBS必须以学生为本。除了每个栏目板块设计和内容更新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好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意识。

可以成立校园BBS工作室,设立策划、技术、美工等学生维护团队,吸引一批动手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又乐于参与学生活动的学生加入到BBS的建设和管理中来,这样既可以活跃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可以培养一批参与意识强、思想素质好的学生版主队伍。BBS每个版块都有较为固定的参与群体,每个板块实行版主负责制,学生通过版主身份管理BBS。版主具有在各自论坛内建立规则、删除不适言论、对不遵守论坛管理规则的成员进行处罚等权限,出色的版主善于开展针对BBS的主题活动,活跃版内气氛,提高板块人气,维持言论秩序。因此可以通过给学生版主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和学生干部职位、每学期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版主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版主的积极性,同时对版主进行相应政治素质培训,加强版主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发挥版主在BBS中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

还可以建设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以学生骨干为重点、以学生社团成员为补充的网上辅导员队伍、网上评论员队伍和网络“红客”队伍,并使之成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他们参与热点问题讨论,主动导帖,积极跟帖,适时结帖,疏导学生情绪,通过“网来网去”和“网上网下”的交流,及时了解、发现、反映并解决各种问题。

完善制度依法科学管理

网络是把双刃剑,高校BBS更是把双刃剑。校园BBS具有群际传播功能和社会动员功能,客观上是师生各种杂乱观点、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BBS中散发的噪音杂音和不满情绪,如果管理不及时、引导不到位,就会影响学校的和谐稳定。要使BBS真正为我所用,必须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

第一,先立规则再建网。按照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的规定,制定网络信息情况处理预案、学生网络文明公约及BBS用户日志记录留存及有害信息报告制度等一系列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BBS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将其纳入规范管理、长效管理的渠道。

第二,完善“实名制注册”和“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平台”等关键环节的管理。确保校内BBS用户均由在校师生或毕业校友组成,非实名注册认证用户无法在BBS上发表帖文。实践证明,实施BBS实名注册制非但没有限制言论自由,反而保护了合法的言论自由。只要遵守站规,不发布和传播反动、色情及含有污蔑、诋毁、辱骂他人内容的言论,就可以自由地浏览和发布各种信息,自由地阐发观点。BBS实名注册制能有效抑制非法言论的散布,对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加强网络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加强对网络建设和信息管理工作的领导。应成立由主要校领导任组长的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网络中心等部门的通力协作,统筹、协调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形成“收集舆情—会商研究—应急处置—发布信息—跟踪反馈”的信息处理及反馈联动机制,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要求,分级负责,按块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网络信息管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第四,开展以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为主的网络法纪和自律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以及日常教育中,将网络法纪、网络行为规范以及网络违纪案例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语言,拓展“绿色网络空间”,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第五,变封堵为疏导,做到主导和疏导相结合。疏导性原则体现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规律。如果对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帖子简单采取封帖或删帖等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甚至导致对立情绪。因此要灵活运用多种监控处理手段,加强引导,及时沟通和处理通过BBS反映出来的焦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对可能出现和已经露出苗头的问题应及时发表正面理性的帖子,在网上展开讨论,使学生及时了解事情的真相。 

小资料:什么是BBS

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翻译成中文为“电子布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牌系统”。BBS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目前国内的BBS已经十分普遍,绝大多数高校都有了BBS,大多数BBS是由各校的网络中心建立的,也有私人性质的BBS。

2008年5月5日《中国教育报》


 

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

 

提升理念重内涵   突出特色谋发展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办学实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崔砚青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长     王振如

 


在首都西南,古老而美丽的永定河畔,坐落着一所占地千余亩,有着50年职业教育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农业部“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主任单位。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始终注重把握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通过提升理念,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提高为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京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一、弘扬办学传统,提升发展理念

2002年,北京市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在原北京市农业学校和原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与此同时,首都农业功能的演化与战略地位的调整,也为学院的发展赋予了全新的战略视角。农职院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立足首都城乡统筹的全局,站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跳出农业看农业,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首都农业在地位、价值、功能上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一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城乡产业依存度增强,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障等任务越来越重;二是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北京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京郊农业是城市的绿色屏障和“后花园”,是实现首都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三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农业不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早已不再是一种时尚,而是市民常态化的生活需求。

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分析,农职院将自身改革与发展放在都市型现代农业这一大背景和大战略上来研究,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学院牢牢坚持“立足京郊,面向首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秉承“立德、修业、求知、笃行”的院训精神,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两大基本职能,潜心研究职业教育尤其是首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提出了“以德为先、全面育  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办学与服务双赢,开放式办学与不断创新”四大办学理念,并在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了办学机制的  不断创新、条件的不断完善,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不断提高。

二、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化教学改革

学院将园艺技术、畜牧兽医、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绿色食品检验和农产品营销等5个涉农专业确立为重点建设专业,带动相关专业发展,逐步培育形成了具有都市特点和传统优势的园艺园林类、现代畜牧兽医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类、农业工程类、农产品流通类专业群,初步打开了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优势专业群发展的专业建设新局面。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已成为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等6个专业则是北京市高职示范专业。

(一)课程体系建设精品化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学院坚持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强化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了“知”与“行”的零距离接触,“教”与“学”的零距离互动,“学”与“用”的零距离接轨。具有代表性的有,园艺专业的任务导向课程体系、畜牧兽医专业的“岗位化”课程体系、绿检专业的“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控制课程体系、水利施工技术专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的“农产品营销业务流程”课程体系。

学院建有1门国家级、4门北京市级和20门院级精品课程,形成了国家、市、学院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配套课程建设编写了5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3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2部农业高专规划教材,主编出版了67部体现学院教改成果的高职特色教材。

(二)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化

农职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锻炼了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一是重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动态管理,选拔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现有北京市名师1名,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名;园艺技术、畜牧兽医2个市级“专业创新团队”,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二是加大“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企业兼职、乡镇挂职、基地锻炼、科技服务等形式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锻炼,鼓励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实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推广,使专业教师“双师”比例达100%。三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首都人才优势,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使专业教师的专兼比例达到11以上。

(三)教学模式工学一体化

学院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代表性的有:园艺专业的“植物  生长周期循环式”、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项目驱动区”、畜牧兽医专业的“岗位轮动式”。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置换式”等工学结合紧密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农职院先后推进了75项教学改革,其中教育部教改项目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36个;获农业部特等奖1项,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四)实训基地建设生产化

学院努力拓展实训基地的教学、科研、试验、示范及技术开发功能,全面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目前,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占地达700余亩,有综合实训场所5处,实验实训室126个;18个专业建有仿真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2个北京市级、6个院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为龙头,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院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为基础的基地建设格局。

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种鸡场,是“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校办企业”、“全国农业院校明星企业”、“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先进单位”,其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拓展到全国22个省、市,直接带动8800多个养殖场(户)致富,农民创收年均达3.25亿元。

在校企合作方式上,学院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一是股份制形式,如与平谷区畜牧服务中心组建绿都羊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是依托学院的技术、人才与生产企业组建实训基地,这是校外基地建设的主要方式;三是吸引企业与学院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如通成达水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在校内建设招投标模拟实训室、博世集团在校内建设电动工具实训室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也使学院在校外建设的产学合作紧密、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达到150个。

(五)学生实践能力职业化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金碟杯”全国高校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精英赛二等奖1项;特别是在2007年首届全国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农职院近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稳居北京市同类院校前列。同时,企业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称职率每年均达100%5个重点专业更是实现了就业率100%,对口率也达80%。几年来,学院招生生源充足,2007年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134%,第一志愿录取率100%,形成了“出口畅”和“进口旺”的良性发展循环。

三、主动服务三农,实现办学与服务双赢

面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学院一方面发挥人才、资源、技术优势面向生产第一线开展科研和服务工作,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造福一方百姓;另一方面,坚持在服务的过程中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社会服务与学院发展良性互动和耦合双赢。

(一)构筑服务平台

相关部门把北京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北京市农村实用技术服务中心、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党校、北京市农村中高层次紧缺管理人才培训中心等机构都设在学院,赋予学院在京郊开展培训与服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共同构筑起坚实的服务平台。学院还于2006年初成立了“三农”服务中心这一跨部门、联合运作的专门非编制领导机构,目的是集成资源,形成合力,打开全院上下协同开展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二)开展多层次互动合作

按照“互补、共享、双赢、发展”的原则,学院积极开展“院政互动”、“院院合作”、“院地共建”、“院企结合”。通过院政互动获得了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通过院院合作提高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院地共建、院企结合,实现“滴灌式”服务;通过互动合作,走出了一条“借势”、“融势”,增强服务实力的新路子。

(三)建立了专业化服务工作室

学院充分利用系部现有人才、技术、实验实训优势,成立了都市现代农业、畜牧兽医新技术、新农村规划建设等5个专业化服务工作室,着力提高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四)组建了挂职服务团

学院在区县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向部分乡镇派出科技镇长助理,组建了挂职服务团。3年来,挂职服务人员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讲座近百场,服务农民超过10000人次,服务种养专业户、涉农企业约200多个,向农民赠送实用技术图书、光盘等学习和宣传材料近万份,引进推广示范项目20个,建立院镇、院企合作基地11个,参与调研、编写改制方案及新农村建设规划25项。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农委、市科委、市教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五)创新了服务模式

在长期服务实践中,学院逐步探索形成了“滴灌式”、“孵化式”、“链条式”、“套餐式”等独特的服务模式。例如“孵化式”服务,就是以产学研合作和示范基地的形式,“孵化”培植种植养殖专业户或科技示范户。学院的温室枇杷种植技术,通过挂职教师在房山阎村镇进行推广示范后,逐渐扩展到大兴、海淀、昌平、丰台、平谷区等5个区县,“孵化”出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枇杷生产基地。

(六)取得了显著成效

5年来,学院共培训干部、技术人员、农民40余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106项,帮扶农民2万余户,带动农民增收3亿多元。学院还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先后为山西、安徽、河北、新疆自治区等省区培训基层干部829人。学院被市政府授予“科教兴农先进单位”、“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先进单位”、“支援山区建设先进单位”、“山区水利富民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20余次。

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成为国际合作办学的窗口

 学院发挥地处首都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在,学院已与美国派克兰学院、加拿大圣力嘉学院、英国南兰克郡学院等3所国际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设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合作专业。

顺应历史潮流,紧抓发展机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将以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更加优异的办学质量、更加出色的服务水平向代表我国都市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大步前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11期)


 

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胡世明

 


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两多两少的现象:一是服务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多,服务于农业和乡村建设的少;二是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多,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少。这是一种服务的片面性和服务的缺失。从国际经验来看,韩国的“新村运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从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到政府培育、社会跟进的发展模式,再到国民主导型发展模式,实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效果。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捕捉新的发展机遇,选择新的发展面向和空间,在服务中体现价值,在服务中壮大实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他说“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的趋势。”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作出了我国现阶段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在这一重要论断和重要判断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势应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从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特点来看,高职院校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师生员工服务“三农”的意识和使命感的培养。为此,学院专门制定了《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以“走进新农村,服务新农村”为主题,明确指导思想,把服务先进制造业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重要性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和开辟高职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天地,形成了浓厚的服务“三农”的意识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是要把服务“三农”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学院在探索过程中开展了“四项”对接,一是校县对接,重点与一个县签定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农村建设。二是项目对接,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现状、社会建设实际与学校师资优势,确定若干个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三是人才对接,学校选派教师组成新农村志愿服务团队,扶持县区“农家乐”、乡镇规划、农村实用技能型人才培训等项目的开发;四是文化对接,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技术服务、专项调研、文艺下乡等活动。

三是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相关市场的开拓。培养农村适用人才,开拓农村就业市场,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长期任务和目标,也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正在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学院专门成立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组织机构,把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把推进工学结合与推进服务“三农”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着眼于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时代课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从总体上来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还不够多,人才储备还不够强,开展支农服务的意识还不够主动,教职员工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联系还不够深入,真正瞄准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载体还比较少,项目推进尚有许多具体困难,大量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对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缺乏认识和热情等。因此,既要从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去提高认识,又要通过项目投入和项目推进的方式,扎扎实实搞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任务,转化为高职院校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化为广大毕业生大有作为的新天地。

在实践过程中,学院把主动搭建三个服务平台,作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具体说,三个服务平台的内容为:一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学院以项目为依托,组建了由相关专业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服务组织,成立了若干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团队,通过区域性农业科技服务、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主动开展科技创新服务。

二是人才支撑服务平台。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学院在搭建新农村建设人才支撑服务平台过程中,首先是在专业的建设和改造中下功夫,尤其是把部分专业、师资和课程的方向和触角伸向服务“三农”中去,通过选择若干适用性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探索和积累新农村建设适用人才改革的经验,加大地方高职院校培养新农村建设适用人才的力度;其次,是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适用人才的社会培训体系,通过充实现有学校培训机构力量,开发系列培训项目,完善培训方案,积累和推广成功的培训经验。

三是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学院充分利用地方性高职院校的优势,利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州广播电视大学合署共建、“一体两翼”的特点,通过筹建成立社区大学等教育服务机构,带动乡镇社区教育服务中心,在政府的支持下完善社区教育服务网络,已成功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这些农民大学生有些本身就具备良好素质,是乡镇培养的重要骨干。他们将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村依靠科技进步,摆脱传统农业束缚上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服务平台的搭建和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才能有地位、有作为、有贡献。具体地说,一是在服务“三农”,推进科技创新中有地位。通过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地方高职院校通过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升特色块状经济、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发展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休闲旅游业中提供科技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同时,也提高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地位。二是在服务“三农”,提供人才支撑中有作为。近几年来,学院通过连续不断地加强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以点带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指导、联络、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适用专业的建设与改造,加强地方高职院校对农村适用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展“百千万”人才培训项目,为广大农民提供社会培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在服务“三农”,开展社区教育中做贡献。在改变农村、农业、农民的基本状况上,学院通过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衔接,通过统筹政策,统筹经费,统筹城乡,上挂下联,集合社会资源等途径,将有偿、无偿、政府补贴等结合起来,将短期培训、长期指导、专项服务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最多的农民、历史上最悠久的农村,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决定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职业院校的重要历史职责。在具体实践中,学院以“三个服务平台”构建为基本框架,以湖州市作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四个主要创新点。

一是注重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的对接与创新,形成长效机制。形成党委领导、行政主导、部门协调、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明确工作职责,找准切入点,积极争取上级对口部门支持,努力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作贡献的浓厚氛围。如通过工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和科技创新支农项目,着力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化建设、村镇规划、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先进制造业的提升,提供技术和人才的支撑;通过经济类专业的支农平台建设,为农业和农村市场的建设和开拓,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现代交易手段的中高挡批发交易市场服务,为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镇放心店”工程服务,为构筑集农产品购销、农资和日用消费品供应等生产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村流通网服务;通过社区教育平台和网络的构建,为推进农村和谐社区建设、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等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创新实验方法,通过抓示范专业和示范点建设,将实验示范区建设深入到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之中。根据“以实验示范区为平台,以县区为板块,以乡镇为重点,以村为实验示范点,以项目为抓手,稳步推进各项实验”的要求,将综合试点样板实验和单项推进具体指导相结合。如旅游专业休闲旅游业示范点建设和其他专业寻找切入点单项推进具体指导。学院选择安吉县章村镇“黄浦江源”旅游风景区开发和“畲家乐”休闲旅游业为示范点,从人才培养、现场指导、技术支持到市场开拓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同时学院还与其他高校合作,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开辟新专业,设置有关种植、养殖等纯农专业,同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

三是创新组织形式,形成灵活机制。组织精兵强将蹲点指导和约定下乡支农团队相结合,建立蹲点指导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的选派考核与奖励机制,建立相关专业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核心的支农服务组织及志愿团队建设的运作项目机制等。将虚与实、软与硬、长与短相结合,在虚与实上将项目推进和理论研究经验总结相结合,在软与硬上将技术指导与技能传授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在长与短上将着眼长远与狠抓当前求真务实相结合。

四是开拓社区教育领域,组建社区教育网络,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院把社区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来抓,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农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创新载体来抓。如通过乡镇“新农村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示范性建设和社区教育现场研讨会,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积极投入“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城乡就业一体化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失地农民转移培训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2006年以来,先后为学校周边乡村农民进行了农村信息化管理、计算机操作、家政服务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活动,90%以上的培训学员经考核获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接受培训的农民中60%以上实现了进城就业。

(《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4期)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参考

 

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丁金昌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她的生命力根植于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因此,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首先必须突出“区域性”特点,在“服务性和实用性”上做文章。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都要紧贴区域、行业的特色,根据所在城市的功能定位及产业特点设置、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根据区域人才规格需求和技术发展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把教学完全融入到当地市场与企业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整合地方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同时,也只有立足区域经济,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高技能人才,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一、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理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最早创立的高职院校之一。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高职院校,学院一直坚持依托温州民营经济、服务区域民营企业的办学定位,坚持“与温州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办学理念,在教育中融入温州人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强化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形成了具有温州特色的高职教育理念,并提出了“三个示范”的建设目标:发挥温州民营经济优势,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使学院与民营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成为全国示范;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使学院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成为全国示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突出生产性实训功能,使学院“三个合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成为全国示范。

“三个示范”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温州特色:

首先,温州高职教育体现了与温州民营经济的深度融合。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温州模式”更是享誉海内外。温州拥有发达的轻工业、繁荣的房地产业、活跃的市场经济,建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和中国泵阀之乡等31个“国字号”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全市现有个体民营企业30多万户,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以上,民营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以上。因此,要在温州办高职教育,必须依托民营经济这个大背景;要在温州办好高职教育,必须解决好职业教育如何与民营经济相结合的现实问题。

其次,温州高职教育体现了温州的人文精神。温州之所以能创造民营经济的辉煌,其中最深层的原因在于温州独特的  地域文化优势:永嘉学派“义利并举”的重商观念、务实精神、开放意识构成的文化基因,以及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的群体性特质。把温州人的精神和区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这是高职教育办出温州特色的重要内容。

第三,温州高职教育体现了温州人的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突出生产性实  训。如何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在生产性实训方面寻求突破,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实践

(一)创新以民营经济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院以民营经济为依托,借助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主动服务区域民营企业,通过筑巢引凤、共同经营、优势互补  等方式,与行业协会和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实现了以“六共”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使学院成为区域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民营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基地和民营企业高新技  术吸收转化基地。

在实现与行业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过程中,学院首先注重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产业的特点,学院确立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落实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以民营企业岗位(群)为基础的自选式订单培养,“边做边学、学做合一”和“以产带学、以研促  学”等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实现校企共育人才;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    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根据企业需要,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    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工作过程或职业活动导向式、项目式等新型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推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优质教材。学院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合作进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将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融入教材中;对于项目化课程尽可能采用企业真实项目或产品,将课程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融入课程项目教学中,并与企业合作编写项目化特色教材和实训教材。

在创新以民营经济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学院先后成立了20多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200多位社会各行业专家参与委员会工作,其中70%以上是来自企业一线的代表,确保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上充分体现企业的需要,开设的专业或方向都是市场上最急需,最具温州地方支柱产业特色的专业。学院与3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开设正泰班、德力西班、奥康班等20多个订单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了“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3个二级学院;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约的“预就业”模式、境外合作教育模式等,形成多样化、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格局;启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专业核心课程46门;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从企业引进一批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充实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并将校企合作延伸到校外,与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300多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保证毕业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达100%;学院还成立温州家具研发中心、温州模具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重点面向区域支柱产业,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员工培训,开展横向课题立项研究,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促进学院自身发展,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二)完善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教育引入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毕业生做到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基础、发展有空间。

1.加强创业系统知识教育。学院聘请一支富有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导师队伍,建立“师导生创”的教育模式;根据温州区域经济和地域文化特点,结合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优势,编写和选用一批创业指导教材,开展温州人创业观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和创业实务教育。

2.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学院通过开设创业文化课程,举办温商创业论坛、创业知识讲座、校友交流会,开通“创业教育”网络课堂和创业文化网,开展以“厚德长技”校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文化,传承与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和永嘉学派“义利并举”的文化精髓,使学生懂创业、能创业。

3.完善学生创业实践机制。学院加强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建设,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扩建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大学生创业发展基金。同时,成立大学生创业监督机构,建立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后续支持机制。

目前,学院已经启动创业教育教材和网络教育课件编制工作,初步建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依托“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成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举办创业计划书设计、沙盘演练、模拟公司组建等特定情景模拟和角色模拟实践;落实专业支撑强、产业前景好、拥内优秀创业团队的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创业园进行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园已经孵化30多家学生创业实体,学生参与省市创业大赛多次荣获一等奖。

(三)深化“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三个合一”是指实训基地要体现工学结合,体现生产性,在构成上应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通过“学做合一”有效落实基本技能的实验和实训;通过“校企合一”有效落实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使学生掌握综合操作技能,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教研合一基地,则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职场中实际问题的应变力。

围绕工学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三个合一”的要求,学院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深化内涵建设: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努力实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三化”,即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按照“优势互补、产权明晰”的原则,积极探索以学院为主导、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学院积极探索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在实训基地的功能上,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四位于一体,实现基地功能多样化。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将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积极推进“两项改革”:一是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以职业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同时开拓校外运行有序的顶岗实习基地,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

(《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4期)

 

高职院校“三原色”

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与评估所所长   张艳

 


一、“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背景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1984年举办的漳州职业大学。20024月与1979年建校的省部级重点中专漳州农业机械学校合并后正式更名。2003年学院被评为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4年通过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2005年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截至2006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突破了10000人。与此同时,学院及时提出了“规模适度、夯实基础,强化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方针,将发展的重点全面转向内涵建设,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学校对院校质量管理开始立项研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为全面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启动了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要求示范性建设院校要成为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2007年,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行列。借此东风,在对学院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讨论、修订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三原色”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列入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二、“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构成

“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由“三原色”质量管理文化,“教管分离”的质量管理机构,评管、评教、评学的全面质量保障体系和“政、企、校”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以及“研评结合”的质量评估机制构成。

1.“三原色”质量管理的文化

“三原色”是《质量标准红皮书》、《保障程序黄皮书》和《质量记录蓝皮书》质量管理文本的文化代称。以红色为质量规范和标准的代表色,象征吉祥、兴旺和热情,也象征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以黄色为质量保障程序的代表色,象征愉快、明朗和高贵,即体现质量管理程序运行中,人际和谐,渠道畅通,长尊有序的质量追求;以蓝色为质量记录的代表色,象征稳定、诚实、理智,即强调档案管理的有效、长效、实效和符合质量评估标准。

“三原色”是构成自然界12种色彩的基础色,以“三原色”为标志的质量文化的理念是“永葆教育的质量本色”。“三原色”质量管理文化的作用,是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质量文化形象,同时为学校的内涵建设提供全面质量管理的文本模版,为各级各类教育评估提供质量管理证据。红色规范是学校每个员工的岗位《质量标准手册》,黄色程序是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方便质量规范运行的《服务程序手册》,蓝色记录是教职工工作档案的《质量记录》。

2.“教评分离”的质量管理机构

2006年,学校单独设立了高职研究与评估所,将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从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中剥离出来,实行了教学管理体系与质量监控体系“教评分离”的管理机构改革。

“教评分离”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解决了质量评估归属教学管理体制下,教学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使原职业大学专家队伍组成的教学督导员、学生质量信息员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其次,将原来单一的教学质量管理,推进到全面质量管理,使质量评估工作成为全面质量保障系统。

3.“政、企、校”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和评管、评教、评学的全面质量保障系统

传统的学校质量管理系统,是单一学院内部的教学质量管理。“三原色”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政、企、校”结合的全面质量监控系统。这一重新架构,使评估工作可以在评管、评教、评学三大方面展开,成为全面质量保障系统。按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将“评管”工作的核心放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管理方面,重点评估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此促进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的管理平台建设;“评教”工作的核心是优质核心课程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放在“互动课堂”和团队导师建设方面;“评学”工作的核心是学院职业指导体系建设,重点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技能训练和创业教育方面。

4.“研评结合”的质量管理机制

学校“高职研究与评估所”的机构设置,没有产生“教评分离”后的管理内耗。学校内部质量管理,在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高职教育研究与质量评估工作一体化。主要是因为学校质量管理淡化评估和监控,强化研究建设,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项目建设,发挥研究与评估合一,以教学研究带动质量管理水平的优势,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质量难题,以研促建,以研促管,使质量评估成为服务、促进和引领学校发展的建设性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性质量保障机制。

三、“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

“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借鉴了两大理论:ISO9000质量保障体系和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1.ISO 9000质量保障体系

ISO 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最初颁布的ISO9000ISO 90045个标准的总称。按其标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称为“贯标”,其本质是规范化和文件化的管理。主要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文件和质量记录等。

ISO 9000总结了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8项管理原则。

“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采用了ISO 9000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的思想和管理原则,进行适合学校管理的改造,形成了由规范、程序和建档构成的文件式管理系统。《质量规范红皮书》使学校错综复杂的、分散的管理制度,实现了系统化建设;《服务程序黄皮书》使学校的层级管理和岗位衔接便捷化;《质量记录》则可以保证质量管理的日常化和档案式。

2.SIS识别系统

学校SIS识别系统是借鉴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而形成的学校形象个性化识别系统,是对学校形象的系统、全面、个性化的策划。

学校SIS识别系统有三大板块:①学校理念识别体系(MIS),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层面;②学校行为识别体系(BIS),是学校的制度文化层面;③学校环境识别体系(VIS),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层面。

“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红色质量规范、黄色质量程序和蓝色质量记录,全面构成和规范了学院的以上三大识别系统,以此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识别系统。

3.PDCA(PDSA)循环(又称戴明环)

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程序。此循环模式的特点是把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看成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顺序的循环往复(后来,戴明又把检查(Check)改为研究(Study),并将PDCA循环改为PDSA循环)。

四、“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点

1.实现了质量保障体系的特色化建设

“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质量管理有了鲜明的质量文化特色,将高等院校的质量管理从分散、孤立的制度性管理发展到系统、有机的文化性管理。通过红、黄、蓝色彩在形式上强化规范意识、程序意识和建档意识,从实质上突出了规范管理、程序管理和档案管理的质量保障工作的重点。

2.体现了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简捷化趋势

高等院校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长期以来,各级各类评估工作在经验积累基础上,变得越来越复杂,一线管理人员在“迎评”准备工作中不堪重负。质量评估工作要简捷化,已经成为基层质量保障工作者的心声。“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以规范、程序、记录三个环节为核心,以简捷明了的岗位规范、方便执行的工作流程、及时分散进行的质量记录,使学校“迎评”工作不用临阵磨枪,可以有备无患。

3.形成了质量监督的常规化管理机制

学院质量保障如何从临时性、阶段性评估工作变成教职工常规性、自觉性的工作行为,是质量保障体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以蓝色《质量记录本》为载体,把工作岗位上做的重要事情,以日记式的方式、每人一本,留下工作质量记录备个人总结和各级检查。同时以表格式的方式留下规范性的记录,便于总结、归纳和统计分析,便于归档管理和提交评估检查,从而形成了教学质量监督的常规化管理机制。

目前,“三原色”质量保障体系还在进一步研制中,作为示范性建设项目还将在教育部专家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理论,接受周期性项目实践的检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11期)


 

天津职业大学:

以“立体化”方式推进示范校建设

陈琳   张玉文

 


天津职业大学在推进示范校建设项目过程中,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学校示范校建设三大机遇,采取“立体化”推进的方式,形成了以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的整体项目建设的实施格局。

一是“解构”与“重构”并举:突出高职教育面对职业岗位(群)的“解构”分析,立足于工作过程的“重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形成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明显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组织8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师深入滨海新区等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建设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对专业相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逐一进行细划、分解,并整合为项目化的“任务包”;随后,按照工作任务导入的思路,重组课程体系。经过逐一评审,2007年建设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工作过程导向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柔性”与“刚性”结合:开发柔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探索管理示范的新路径,形成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保障机制。

根据“小批量、个性化、不同类别”的企业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半工半读等培养形式,学校着手制定适应“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不同培养模式需要的《天津职业大学柔性教学管理制度》(暂行)。目前,针对部分企业单位实习实训、订单培养的教学管理规定已经试行。

三是“研究”与“实施”并举:课题研究与项目实施并举,提高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形成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项目实践为支撑面的建设格局。

学校对近百项申报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初选,并获得天津市教委支持。其中,以示范校建设为主题的《天津市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上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专项研究课题。

四是“推进”与“提升”衔接:探索高职文化建设新路径,提升示范校建设水平,形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先行先试项目。

高职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天津职业大学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草),其主题是:职业、开放、实践。其中,职业特征、职业环境、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构成了高职文化的丰富内容。

五是“示范”与“辐射”相通: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拓展“社会化服务”的辐射功能,扩大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半径,形成开放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大平台。

  2007年以来,学校围绕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快了融入社会的力度与强度,先后与天津港保税区签署合作培养技术应用人才协议,与天津市北辰区政府合作实施面向中职教师等的培训,与内蒙古赤峰市教育局合作组织职业教育管理培训项目。

   2008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携手行业龙头实现岗位育人

 刘 琴

 


记者来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时,正值由该院牵头组建的河北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揭牌仪式暨第一届理事会和2008届毕业生双选会同时举行,全国360余家用人单位前来选才,其中不乏长城汽车、中兴戴卡、国人西服、中钢集团等知名企业,当场有120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或意向书,汽车、服装、数控、电气等紧缺专业供不应求。

一边是校企合作的教育集团揭牌,一边是毕业生就业火爆的双选会,二者间的关系其实不仅是时间上的巧合,正如学院负责人所说:“今天毕业生就业的火爆局面,正是我们在示范校项目建设的推动下,携手行业龙头,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结果。”

汽车系是学院开办最早和实力最强的系部之一,汽车工艺及维修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汽车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余万元。该系与河北省汽车销售与维修服务的龙头企业河北汽贸集团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2006年在示范校项目建设的推动下,本着共享、互利的原则,成立了“校企合作中心”。

河北汽贸集团有4位专家为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计、教材建设等工作。学院每年组建“河北汽贸订单班”,按需为集团培养人才100余名。集团安排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到学院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学生根据培养计划定期到集团进行专业实习和带薪顶岗实习;经考核,校企联合发放“工作经历证书”,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参加工作。此外,学院还为集团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评,集团则将邢台地区2200多辆别克汽车的巡检业务引入学院汽车实训中心,维修年均产值达100万元以上。

服装系是学院最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系部,校内服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值达2000余万元,服装实训大楼正在建设之中。

服装实训基地坚持“模拟工厂、岗位育人、服务育人”的建设理念,在校内建设与企业运作相对应的“服装生产模拟工厂”,设立企划部、技术部、生产部、营销部等部门,开展生产性实训。

服装系还与河北金佳利制衣有限公司合作,在企业共建“教学车间”,每年安排150名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学生将金佳利公司的产品开发任务作为毕业设计项目,共完成100多个系列产品设计,全部被企业采纳。

2007年该院承担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以来,充分发挥汽车、服装等龙头专业带动作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与1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372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和协作关系;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比例达97%,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72%;组建27个订单班,订单培养学生达1000余名;聘请100余名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兼职任教,派出150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达到了98.5%

2008年5月2日《中国教育报》)

 

文本框: 论 文 索 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郭慧//求是(京),2008.8.35

加强农民培训  造就新型农民——访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 朱江平//农村工作通讯(京),2008.8.11~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培训工作创新研究/ 马建新   杨丽坤//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4.176~179

农民如何看待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村委会和农民的分工 /叶敬忠   杨照//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4.62~68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政府对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 刘纳新//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4.107~110

“数字贫困”:信息时代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跨越路径探索/ 吴太胜//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4.111~113

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洪林炎//农村工作通讯(京),2008.4.50

坚持五个结合  推进新村建设/ 刘友超//求是(京),2008.9.34~35

论民间金融与新农村建设/ 陈国斌//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4.187~190

 

农业经济

北京农村能源发展需要研究/ 马卫华  王伟//前线(京),2008.4.50

蔬菜市场批零价差和价格传递机制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范润梅   庞晓鹏王征南//农业经济导刊(京),2008.4.118~123

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孔祥智   李圣军//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8.4.65~71

中国蔬菜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杨秀平李鹏   孙东升//农业经济导刊(京),2008.4.114~117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问题讨论综述/ 王碧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8.4.76~80

参与式发展在能源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华永新//农村工作通讯(京),2008.9.47

农地功能、制度变革与产权完善/ 张良悦//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4.123~128

城市化背景下土地产权的实施和保护/ 北京天泽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农业经济导刊(京),2008.4.3~21

农地正外部性及其内在化途径/ 喻燕//农业经济导刊(京),2008.4.22~26

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李敏  金霞//经济问题探索(昆明),2008.4.116~119

荷兰集成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卢辞//农业经济导刊京),2008.4.128~132

基于区域的农业企业并购行为研究/ 卢秋林   兰庆高    侯竹君//农业经济问题(京),2008.4.86~89

农业企业风险的整合治理研究——基于COSO报告的风险管理框架/ 刘圻//农业经济问题(京),2008.4.90~94

发展农村物流探讨/ 金廷芳//经济师(太原),2008.4.271~275

我国农副产品物流系统优化问题研究/ 孟凡胜//经济师(太原),2008.4.277~278

中美农业补贴政策的若干比较与借鉴/ 孟昌   赵旭//农业经济导刊(京),2008.4.133~138

 

      经济管理

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 江小娟//新华文摘(京),2008.9.43~48

城市营销管理的战略规划、组织机制和资源配置——基于国际案例的研究/ 屠启宇//新华文摘(京),2008.9.127~129

政府与市场的权衡:一个比较分析/ 皮建才//新华文摘(京),2008.9.48~50

如何规避文化产业投资风险/ 喻文益/投资北京(京),2008.5.53

解密谷歌的创新机制/ 巴拉·耶尔   托马斯·达文波特//哈佛商业评论(京),2008.4.53~67

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绩效与风险/ 林安霁//管理科学(京),2008.5.55~56

如何努力创建首都预算管理新机制/ 孟景伟//管理科学(京),2008.5.31~33

模块化组织模式的构建与运作——基于海尔“市场链”再造案例的研究/ 王凤彬   陈公海    李东红//管理世界(京),2008.4.122~139

证券市场泡沫的生成机理分析/ 攀登  施东晖   宋铮//管理世界(京),2008.4.15~23

北京吹响创业板“集结号”/ 郭莉//投资北京(京),2008.5.24~27

创业板“破茧一刻”仍需谨慎/ 郭田勇//投资北京(京),2008.5.28~29

欧盟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政府支持体系/ 曾驭然//管理科学(京),2008.5.74~77

                                                                                                                                                     

      市场营销

区域经理的市场谋划/ 伯建新//市场营销案例(呼和浩特),2008.4.1~3

精准化营销:细分市场瞄准客户/ 林景新//市场营销案例(呼和浩特),2008.4.11~13

拓展工业设备销售/ 刘同强//市场营销案例(呼和浩特),2008.4.16~17

科龙公司营销渠道分析/ 赵世贤//市场营销案例(呼和浩特),2008.4.58~64

网络推荐:营销智能系统的实践/ 叶群来//市场营销(京),2008.5.12~14

基于交互式网络电视平台的网络营销模式构建/ 程田//市场营销(京),2008.5.18~19

浅析王老吉品牌定位的成功/ 卢骏飞  卢雨民 //市场营销(京),2008.5.20~24

整合传播: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 晓钟//市场营销(京),2008.5.31~33

汰渍营销策略研究/ 郑连成//市场营销(京),2008.5.34~36

销售管理项目化的力量/ 龙丁健//市场营销(京),2008.5.41~42

蒙牛与光明的上海对决/ 劳兵//市场营销(京),2008.5.58~59

关于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几点思考/ 杜蕊//经济师(太原),2008.4.216~217

 

      国际贸易

正确认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裴长洪//国际贸易(京),2008.4.4~7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总体布局与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李钢//国际贸易(京),2008.4.11~17

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白泉旺  俞海山//国际贸易(京),2008.4.30~34

欧盟对华反倾销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杨励//国际贸易(京),2008.4.47~50

WTO下环保标志规范的争议及启示/ 姚新超   王学成   孙晓磊//国际贸易(京),2008.4.51~54

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王子先//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8.4.64~70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王晶//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8.4.71~77

中国、印度软件外包业国际分工、发展模式及竞争力比较/ 胡国良//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8.4.89~90

 

      电子商务

基于PKI的域名认证技术及其安全应用/ 胡伟雄   程南针//电子商务(京),2008.4.66~69

《电子商务概论》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 邵婷//电子商务),2008.4.70~72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体系、模式、方法研究/ 赵春燕//电子商务(京),2008.4.73~76

开拓先锋——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侧记/ 中央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京),2008.4.78~85

博客营销的关键词设置及应用/ 黄一哲//电子商务世界),2008.4.68~69                                                                           

户外新媒体发展的三个趋势///中国电子商务(京),2008.5.28~29  

国外专业B2B贸易平台介绍/ 陈建旭//电子商务世界(京),2008.4.82~84  

B2B支付的春天在哪里/ 顾卓//电子商务世界(京),2008.4.76~77

基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应用研究/ 杜朋朋//电子商务(京),2008.4.56~60

冰山一角——如何保障远程移动办公安全/ 王晓丽//电子商务(京),2008.4.65

 

金融证券保险

国际金融新动向与国际金融新问题/ 谭雅玲//新华文摘(京),2008.8.53~56

农村合作金融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一个增量渐进发展论的分析框架/ 彭克强  陈池波//农业经济导刊(京),2008.4.87~9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分析/ 李明贤   李学文//农业经济导刊(京),2008.4.95~101

中国农村的变革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 秦池江//金融与保险(京),2008.4.25~30

中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度分析——以相关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为视角/ 戈建国//金融与保险(京),2008.4.5~11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宋清华//金融与保险(京),2008.4.46~48

混业经营条件下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 李佳//金融与保险(京),2008.4.49~52

对冲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及建议/ 钟伟  黄海南//金融与保险(京),2008.4.19~22

从美国次债危机的全球化看中国QDII的局限与发展/ 王粤   赵海燕//投资与证券(京),2008.5.59~62

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目标与消费群体的狭窄性:一个悖论的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王敏俊  黄祖辉//农业经济导刊(京),2008.4.109~113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境反思/ 郑伟//金融与保险(京),2008.4.119~122

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构建探析/ 马晓强韩锦绵//金融与保险(京),2008.4.142~144

 

      财务与会计

2008:财会工作的十大新变化/ 柳光强//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8.5.4~7

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的三个问题/ 蒋雪琴   刘杰//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8.5.8~9

不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经济后果/ 王小荣  刘丽娟//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8.5.10~12

关于企业合并准则在实践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胡博惺//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8.5.13~15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解读/ 刘华  乐音//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8.5.16~1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邱泽新//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8.5.22~24

浅探新会计准则中几类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 余兴无 //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8.5.31~33

财务分析应变新会计准则/ 林光友//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8.5.46~47

浅议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审计——基于宁波典型乡镇调研/ 孟祥霞   李成艾//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8.5.57~59

 

      文秘与法律

抓住经营企划书写作的关键点/ 都晓虹//应用写作(长春),2008.5.22~24

建构崭新教学模式  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马俊霞//应用写作(长春),2008.5.39~40

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 蔡守秋//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8.5.3~14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刘俊海//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8.5.58~66

论创业板市场风险控制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借鉴/ 张蕾//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8.5.72~79

抗争中的环境信息应该及时公开——评厦门PX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环评/ 朱谦//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8.5.80~85

论电子认证机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刘颖   孙志煜//民商法学(京),2008.5.39~44

财产保险合同项下特别约定条款的效力/ 叶海涛//民商法学(京),2008.5.97~100

和谐社会构建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 赵秉志//新华文摘(京),2008.9.14~17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在学校后勤服务中实施素质教育/ 陈寿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 11.40~41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商贸职教集团为例/ 蒋亚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 11.33~34

论高职高专IT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万朝阳   姜锐//教育与职业(京),2008.12.77~78

试论全面质量管理与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许德宽//教育与职业(京),2008.12.26~28

高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鲁雁飞//教育与职业(京),2008.12.38~39

论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取向/ 付永生//教育与职业(京),2008.12.64~65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 陈解放//中国高等教育(京),2008.9.49~50

推进校企文化融通  促进校企深层合作/ 陈万强   周岩//中国高等教育(京),2008.9.51~52

导入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夏洁露//中国高教研究(京),2008.4.76~77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问题的研究/ 王冰//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5.36~41

 

计算机科学

深层网络爬虫研究综述/ 曾伟辉  李淼//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8.5.122~126

导航电子地图动态更新核心技术研究/ 宋莺//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8.5.69~72

局域网内IP地址防盗技术研究/ 吴军强//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8.5.73~76

JXTA网络中发布Web服务的关键技术探讨/ 钱育蓉   李建龙   于炯   张振宇   侯勇//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8.5.84~89

基于用户访问序列的实时网页推荐研究/ 杨正余   王卫平//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8.5.50~53

信息服务平台单点登录系统研究与实现/ 谢永  章义来  李慧颖  黄华//计算机与网络(石家庄),2008.7.37~39

IPv6在网络远程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曾文莲//计算机与网络(石家庄),2008.7.40~42

博客教学:网络时代新的教育方式/ 彭跃君//计算机与网络(石家庄),2008.7.67~69

文本框: 新 书 通 告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年鉴.2007

崔砚青       主编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2007.10

 

中国新农村建设筹资政策研究

刘笑萍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李连仲         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

 

新农村的制度建设

曹明贵          编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明读本

王天义         主编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9

 

中国农村经济政策:多元目标与综合创新

安毅                 

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9

 

中国城市近郊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研究

王作安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

 

转型时期中国农业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研究

韩东林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

 

农民科学素质读本政策法规篇.上下

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3

 

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

陈宗兴     刘燕华     主编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

 

2006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 

主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0

 

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盈利能力与竞争力

金碚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1

 

中国企业投融资运作与管理:基于问卷调查与公开数据的研究

齐寅峰      李礼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

 

企业纳税实务

叶叔昌     喻昊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

 

投资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

李开孟      张小莉    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2008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轻松过关考点题库集粹.投资建设项目决策

职业水平考试命题分析小组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

 

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国家文化资源版权与文化产业案例研究

皇甫晓涛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5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

张杰         主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

 

项目经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鞠晴江    熊金福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9

 

企划专员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罗伟钊     胡晓阳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10

 

培训经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滕宝红    廖天男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8

 

产品经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宁小军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10

 

生产经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滕宝红    李永江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9

 

区域经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张计划     鞠晴江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8

 

营销策划经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孙德禄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8

 

客房服务员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刘慧明   杨卫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9

 

网络营销师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张计划      宁小军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10

 

商务助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王曙光       赵永秀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9

 

国际贸易跟单员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赵永秀     武亮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10

 

中级财务会计

周一虹     方文彬   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

 

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何玉英     侯云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

 

财务管理实训

张春敏     刘世青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8

 

金融会计实训

郑建娜     刘海燕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

 

会计电算化

潘上永         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0

 

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美)加里·贝克尔     

中信出版社,2007.11

 

张瑞敏谈管理:精华版

胡泳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

 

管理智慧故事

陈龙海     韩庭卫      编著

海天出版社,2007.10

 

战略风险管理

(美)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

(美)卡尔·韦伯            

中信出版社,2007.11

 

半部论语学管理

佟平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9

 

营销调研:网络调研的应用

阿尔文·C.伯恩斯

罗纳德·F.布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

 

电子商务实训

陈联刚    周列平       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

 

高级文秘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王宏      廖天     编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10

 

北京民事审判疑难案例与问题解析.第一卷

张柳青        主编

法律出版社,2007.9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本科

郑玲    李为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

褚建立     刘彦舫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图书馆主要电子信息资源简介(十一)

《高等教育视频资源数据库》开始试用

 

2008年4月30日起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高等教育视频资源数据库》开始对我校用户开放试用。试用的优秀教育视频资源共约有1000种,大小共约110G,涉及农林、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各专业类型,欢迎试用。试用网址:http://10.0.96.11:82。

附:《高等教育视频资源数据库》简介

《高等教育视频资源数据库》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为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神而推出的大型教育视频数据库。本数据库在广泛整合、精选各方面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基础上,专门面向高等院校开发,以满足各地区高等院校对“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的强烈需求。

数据库的宗旨在于推进信息化手段与技术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广泛应用,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